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
英文简称:
B#
又称:
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检查
所属项目:
血常规
科室:
检验科
概述
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嗜碱性粒细胞总数
常用于辅助诊断过敏性疾病、血液病等
指标升高与过敏性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感染性疾病、肿瘤等有关
结果异常需就诊变态反应科、血液科等科室,必要时行过敏原筛查等检查
定义
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是血常规中的一项检验指标,为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嗜碱性粒细胞总数,通过白细胞总数与嗜碱性细胞百分数相乘获得。
可用于辅助诊断过敏性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感染性疾病、肿瘤等。
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含嗜碱性颗粒的白细胞,在外周血中数量最少。其颗粒内含有组胺、白三烯、抗微生物肽、趋化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等,能对多种刺激迅速做出反应,参与免疫应答。
参考范围
血细胞分析仪:(0~0.1)×109/L
温馨提示
当成人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0.15×109/L,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,需要及时到血液科就诊,明确原因。
不同仪器参考范围可能不同,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。
结果解读
指标升高
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称为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高,血常规报告单常用“↑”标识。
一般升高是指成人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0.1×109/L。
原因
常见疾病:过敏性疾病,如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,食物、吸入物、药物过敏等;血液病,如急性髓系白血病、慢性髓性白血病、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、骨髓纤维化等。
其他情况:也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恶性实体瘤、糖尿病、水痘、流感、结核等疾病。
危害
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富含组胺,增多可致高组胺血症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皮肤红肿、瘙痒、鼻塞、打喷嚏等症状,引起发热、全身潮红、心动过速、哮喘、血压降低,甚至休克、出血等。
慢性髓性白血病、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,会出现乏力、贫血等症状。
诊疗建议
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,无其他症状,且仅有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一项轻度升高,可就诊血液科,定期复查血常规。
有腹痛、腹泻、皮肤红肿、瘙痒、鼻塞、打喷嚏等症状,怀疑过敏时,可就诊变态反应科、皮肤科、耳鼻喉科,医生会进行血清IgE测定、过敏原筛查,查找过敏物质,必要时给予抗组胺药物,缓解症状。
如果血常规有多项异常,怀疑有血液病时,需就诊血液科,医生会进一步做骨髓细胞学、细胞遗传学、分子生物学、流式细胞学等检查。明确诊断后,使用化疗、靶向治疗、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。
规范治疗有效时,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会逐渐下降,恢复至正常;如果已经明确诊断,治疗后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没有下降,提示治疗无效,需要更改治疗方案。
饮食不具有降低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,可清淡、均衡、多样化饮食,如果有过敏食物,需要远离。
参考文献
[1]
万学红,卢雪峰. 诊断学[M]. 9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.
[2]
潘祥林,王鸿利.实用诊断学[M]. 2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7.
[3]
张之南,郝玉书,赵永强. 血液病学:上册[M]. 2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7.
[4]
王前,王建中. 临床检验医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
[5]
丛玉隆. 实用检验医学:下册[M]. 2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.
[6]
葛均波,徐永健,王辰. 内科学[M]. 9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.
[7]
林果为,王吉耀,葛均波.实用内科学:下册[M].15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7.
[8]
阮长耿.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:血液病学[M]. 北京: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,2018.
[9]
https://www.webmd.com/a-to-z-guides/what-are-basophils. (2022-10-02).
[10]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535365/. (2022-10-02).
最新修订时间:2023.02.02 21:12
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,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,具体请遵医嘱。
Copyright©2022 xiaohe-jiankang.com 京ICP备19038866号-11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