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三里穴
[Zúsānlǐ]
又称:
三里、下陵、鬼邪
归经:
足阳明胃经
取穴和操作
精准取穴
在小腿外侧,犊鼻(ST35)穴下3寸,犊鼻(ST35)穴与解溪(ST41)穴连线上。
犊鼻(ST35)穴的精准定位:在膝前区,髌韧带外侧凹陷中。
解溪(ST41)穴的精准定位:踝区,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,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。
简便取穴
大腿与小腿呈90°,张开手,虎口对齐髌骨上缘,其余四指向下,中指指尖所在位置,即为此穴。
先找到犊鼻,直下4横指(即3寸),即为此穴。
小贴士
本穴的精准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,其中,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直寸。
本穴简便取穴中的4横指即“3寸”可通过指寸定位法的横指同身寸比量取穴,以手指的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和小指并合,以中指第一指横纹为水平,四指的宽度即为3寸。
需要说明的是,指寸定位法在应用时较为便利,但取穴的准确性稍差,且操作时应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为准。
由于每个人的高矮、胖瘦与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,因此,指寸定位法必须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运用,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,否则长短失度。简便取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,是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方法,操作简便,便于记忆。
一般情况下,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、拔罐、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。
如果使用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,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。
局部解剖
皮肤,皮下组织,胫骨前肌,趾长伸肌,小腿骨间膜,胫骨后肌。
浅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。
深层分布有腓深神经肌支,胫前动脉;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,胫后动、静脉分支或属支。
治疗操作
直刺1~2寸。
可灸。
功效主治
功效
健脾和胃,调畅气机,扶正培元,通经活络,通腑化痰。
主治
头面部病症,例如鼻疾、头晕、耳鸣、眼目诸疾、面神经麻痹。
穴位局部病症,例如下肢麻痹、脚气、膝胫酸痛、坐骨神经痛、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。
消化系统病症,例如胃痛、呕吐、腹胀、肠鸣、消化不良、疳积、便秘,痢疾、泄泻、急慢性胃肠炎、胃或十二指肠溃疡、肝炎、急慢性胰腺炎、细菌性痢疾、阑尾炎。
心肺病症,例如咳嗽、痰多、心悸、气短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支气管哮喘。
乳腺病症,例如乳痈、乳腺炎。
其他病症,例如癫狂、中风、水肿、虚劳羸瘦、休克、内脏下垂、白细胞减少症、精神分裂症。
日常保健
足三里穴是所有穴位中最具养生保健价值的穴位之一。经常刺激该穴,能改善人体出现的多种病症。
按摩
用拇指指腹推按足三里穴,持续3~5分钟,长期按摩,可改善消化不良、下肢痿痹。
艾灸
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,持续5~8分钟,1天1次,可辅助治疗腹胀、胃痛、下肢痿痹。
拔罐
用拔罐器将气罐吸附在足三里穴上,留罐10~15分钟,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。
常用配伍
配百会、气海、脾俞、中脘,治脾虚气陷之内脏下垂。
配脾俞、气海、肾俞、天枢,治脾虚慢性泄泻、肾虚型泄泻。
配中脘、内关、公孙,治胃脘部疾病。
配大椎、气海、肝俞、脾俞、三阴交,治贫血虚弱。
配丰隆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内关、中脘,治痰湿中阻之眩晕。
配三阴交、神门、心俞,治心脾不足之心悸。
配脾俞、胃俞、肝俞、肾俞、阳陵泉、髀关、风市,治足痿。
配梁丘、肩井、太冲、合谷、膻中,治乳痈。
延展阅读
穴位信息
国际标号:ST36
来源:《灵枢·本输》
属性:合穴,胃下合穴
穴名释义
足,指的是下肢;三里,指的是三寸。这个穴位在膝盖下方三寸的位置,所以命名为足三里。
古籍摘要
佚名·西汉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胃合入于三里。
佚名·西汉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热病》:风痉身反折,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,中有寒,取三里。
佚名·西汉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五乱》:气在于肠胃者,取之足太阴阳明,不下者,取之三里。
杨继洲·明《针灸大成·卷之六》:主胃中寒,心腹胀满,肠鸣,脏气虚惫,真气不足,腹痛食不下,大便不通,心闷不已,卒心痛,腹有逆气上攻,腰痛不得俯仰,小肠气,水气蛊毒,鬼击,癖,四肢满,膝胻(héng)酸痛,目不明,产妇血晕。
皇甫谧·西晋《针灸甲乙经·卷之三》:三里,土也。在膝下三寸,胻外廉,足阳明脉气之所入也,为合。刺入一寸五分,留七呼,灸三壮。
参考文献
[1]
世界卫生组织(西太平洋地区).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(西太平洋地区)[M]. 岗卫娟,李素云,黄幼民,等译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[2]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,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. 腧穴名称与定位(GB/T 12346-2006)[S]. 北京:中国标准出版社,2006.
[3]
梁繁荣,王华. 针灸学[M]. 4版. 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
[4]
孙国杰. 针灸学[M]. 2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.
[5]
王静. 超简单快速取穴[M]. 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1.
[6]
刘乃刚. 精准取穴不出错[M]. 南京: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8.
[7]
郭长青. 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大图册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6.
[8]
徐碧芳. 拉筋拍打治百病大全[M]. 南昌: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5.
[9]
李志刚. 随手查系列:特效穴位随手查[M]. 乌鲁木齐: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
最新修订时间:2023.02.22 14:34
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,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,具体请遵医嘱。
目录
取穴和操作
功效主治
日常保健
常用配伍
延展阅读
Copyright©2022 xiaohe-jiankang.com 京ICP备19038866号-11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